任正非再度发文,曝光了华为的底线
一天之内,华为连发两份重量级公告,厘清边界。
上午,任正非在内网发文,强调“华为不造车,有效期5年”。
除此之外,任正非还对华为标志在汽车设计推广上的露出提出了严格要求,强调“华为/HUAWEI”不能出现在整车宣传和外观上,不能使用“华为问界”“HUAWEIAITO”等。
下午,孟晚舟、徐直军等高管发布2022年年度报告。
报告显示,2022年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业务实现收入20.77亿元(20亿看起来不少,但华为公司在汽车业务上已经投资了200多亿元)。
徐直军声明:华为的战略没有变,帮助车企造好车,成为智能网联汽车增量零部件供应商。严禁华为品牌出现在汽车品牌前面,或者作为汽车品牌。
了解华为的网友都知道,这不是华为管理层第一次对汽车业务进行表态了。
早在2020年11月26日,任正非就在内部强调过“华为不造车”,当时他还用了很严厉的措辞“以后谁再建言造车,干扰公司,可调离岗位,另外寻找岗位”,并在决策文件底部标明,“本文从发文之日起生效,有效期为3年。”
如今三年有效期还有大半年才到,为什么任正非要提前发文?
因为问界汽车蹭“华为”流量蹭得太过分了,超出了任正非的底线。
2月中旬,AITO官博发布的海报中,右上角logo突然从曾经的AITO换成了华为品牌logo。以至于网友们纷纷猜测,华为是不是要下场造车了。
随后,社交媒体上又传出了一份名为“AITO品牌话术重要改动最新通知”的聊天记录。内容中提到:即日起,我们品牌话术不再用“华为深度赋能”,改为:“华为全面主导”!
华为汽车业务确实很难搞,既要追求销量的快速上升,又要严格控制成本,还不能使用“华为”金字招牌。
戴着镣铐在跳舞的余承东,到底能不能成功?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