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死后,要花多少钱?


一个花圈几百块,一个骨灰盒上千块,一块墓地二十万……近年来,“天价”殡葬费用屡屡成为社会热点话题。针对殡葬收费问题,近年来,各地频频出手整治。又是一年清明,殡葬服务收费“退烧”了吗?

资料图:民众到陵园祭扫。(图文无关) 中新社记者 富田 摄

资料图:民众到陵园祭扫。(图文无关) 中新社记者 富田 摄

政府部门:

加大殡葬服务价格检查力度

抑制殡葬服务收费乱象,亦需要监管部门的参与。近年来,多地明确殡葬服务收费标准,加强殡葬服务价格管理,给殡葬服务乱收费套上“紧箍咒”。

一位网友提供的贺州市殡仪馆收费清单显示,政府定价、市场调节价和双方协商价会在殡仪服务项目收费明细表上标注清楚,最终花费金额为6000多元。

正值清明时节,各地祭扫服务迎来集中接待高峰。为防止殡葬服务机构借此随意加价,民政部社会事务司司长王金华日前在发布会上提到,要求各殡葬服务机构严格落实相关管理服务标准规范,做到服务项目、收费标准及惠民措施公开公示。

与此同时,近期多地相关部门也加大了殡葬服务价格检查力度。

据北京市市场监管局消息,清明期间,全市市场监管部门将聚焦市民关注的殡葬服务价格问题,重点对殡仪馆、经营性公墓(陵园)和医院太平间等殡葬服务经营场所服务收费项目、丧葬用品销售价格开展执法检查,严查违规收费行为。

另外,陕西、江苏、安徽、广州、天津等地市场监管部门也发文,就殡葬服务价格进行提醒或监督检查,打击强制服务收费、超标准收费、扩大范围收费、价格欺诈、不明码标价等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