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坑钱的也是病友”!卷走白血病患儿千万救命款的是什么骗局?
田云失去的27.6万元,现金摞起来是患白血病的7岁儿子体重的六分之一。7月末,她把这笔钱投到了很不容易才抢到的“9958”河北廊坊团队主任柯某孝的三个配捐项目中,之后,再也没有收到回款。
多名白血病患儿家属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配捐作为病友群常用的一种筹款方式,最能解决实际问题。投入的金额不同,收到的回款也不同。比如,投入12.6万元,可以在拿回本金的基础上,另外收到4000元,被称为激励金;投入4.85万元,则可以拿到1500元。
据不完全统计,柯某孝的配捐项目涉及80多个患者家庭,总金额近千万元。原本应该在8月底就到账的回款迟迟没有动静。9月6日,柯某孝给一个病友发消息称,“对不起大家了,钱回不来,我已经到尽头了”。
家属们表示,他们之所以信任柯某孝,是他作为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9958儿童紧急救助中心(以下简称“9958”)工作人员的身份。在“9958”的公众号上,一篇发布于2023年2月24日的推文显示,柯某孝是中华儿慈会项目四部9958廊坊团队主任,并获得中华儿慈会2022年度最佳领导力奖。
目前,该推文中包含柯某孝及其头衔的文字已被删除。9月13日,中华儿慈会的工作人员回应称,柯某孝并非中华儿慈会工作人员,只是短暂地当过志愿者。目前,柯某孝已被河北三河市公安局燕郊治安分局拘押,正在接受调查。
“配捐”
来自东北的刘娜娜,今年6月第一次尝试配捐。2021年的春节,她一岁九个月的孩子被确诊为神经母细胞瘤,这是婴幼儿中较常见的恶性肿瘤。经历了两年半的治疗后,他们已经投入了一百多万元,房子也卖了,目前住在山东济南肿瘤医院附近的一间出租房里。过去三年,他们没有任何固定收入,孩子爸爸跑外卖,每个月能赚2000元左右。
刘娜娜在病友群里看到有人发“投入四万九千元,可以在本金之外,多返一千元”的配捐项目。她想赚点生活费,就报了名,“其实就是那几万块钱来回用,这里配捐投进去,套点钱出来,再把钱投到别的配捐项目里。不然我哪来那么多钱?”
群里很多项目都自称是“中华儿慈会的配捐”,刘娜娜说,虽然她的钱汇入了个人银行账户,但出于对慈善机构的信任,她觉得自己不会受骗。后来,她又参加了两次,都成功拿到了回款。刘娜娜的回款记录显示,有些钱还是“中华儿慈会”的银行账户转过来的。
从2021年起就参与配捐的陈丽文这次也参与了柯某孝的两个项目:“48500元配1500元”和“101500配2500元”,她告诉北青报记者,“其实都不用介绍究竟是什么项目,就直接写9958廊坊团队的项目,多少配多少,多久回款就可以了。其他的在这个群体里是默认的。”
陈丽文说,开始项目前,每一个参与配捐的病友要登记自家患儿的信息。她给了记者一个二维码。识别二维码后,显示是“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9958廊坊执行团队”的项目单。她说,家属按照要求登记患者姓名、病历等资料入档,之后再提交治疗发票,发票的数额要和本金加配额对等。在陈丽文以往的经验中,回款有时会直接打到医院账户用于治疗,有时会返还到家属的个人账户。
她也好奇过,提交的那些发票究竟如何核销,他们交了十万元的发票,但除了拿回自己的“本金”外,真正得到的配捐额只有几千块。
今年7月底,田云7岁的儿子结束了两个月的住院生活,终于出院了。7月21日、23日和8月7日,她成功抢到三项“中华儿慈会的配捐”,126000元配4000元,101500元配2500元,48500元配1500元,三个项目总计27.6万元。田云挺高兴,等回款时能收8000元,又可以支撑家里一个月开销。
田云说,配捐项目的名额有限,想参与就得赶紧在群里报名接龙,高配比的项目更难抢。她听说,有些高配比的项目能达到1:1,但她没见过,她参与的最高配比是9:1,45000元配5000元。记者了解到,配捐项目会不定期出现,每次的名额和金额也都不固定。
柯某孝与患儿家属的聊天记录
另一名“筹款志愿者”吴立平也见到了柯某孝,他证实了李桂成的讲述。吴立平的女儿今年7岁,四年前被确诊白血病,在武汉儿童医院治疗时,认识了柯某孝。他说,柯某孝其实也是一名患儿家属。
2020年的一篇报道显示,时年26岁的柯某孝是湖北黄石人,2014年结婚后,四年间生下了三个儿子。结婚之前,柯某孝靠打零工为生,一个月4500元的收入,他的妻子做收银员,一个月工资1800元左右。婚后,妻子在家照顾孩子,柯某孝一人打工维持一家五口生活。2019年,柯某孝的小儿子确诊白血病。最难的时候,他做搬运工,一天100元,给孩子看病。在吴立平的印象里,柯某孝是一个很老实的人。
至于柯某孝如何成为9958河北廊坊团队的主任,他并不清楚。吴立平说,今年2月,他看到“9958”公众号的一篇文章显示,柯某孝竟然“混”到主任了。不久后,他打电话给柯某孝,询问是否有配捐项目,得到了和李桂成相同的答复。吴立平说,柯某孝还营造出名额很紧缺的样子,他着急地让柯某孝给他留一些,分给有需要的病友。据吴立平说,7月22日前的配捐都顺利回款了,但在那之后,柯某孝从他这里收到的病友们总计400多万元的钱都没有回来。
他几次催柯某孝回款,对方先是称卡限额了,转不出来,后来又解释项目卡住了。吴立平和柯某孝最后的交流停在他劝柯某孝去自首:你是自己把自己毁了,大家这么信任你。
现在,没有人确切知道这笔钱究竟去了哪里。中华儿慈会在9月13日的声明中提到,基金会官方账户从未收到有关网上所传的1000万元资金。据他们了解,当事人将资金打给了柯某孝个人账户,并曾从柯某孝个人账户获得返款。
把希望寄托在配捐上
梳理公开报道发现,过去几年,全国各地不断出现“配捐骗局”。
2017年,河北燕郊燕达陆道培医院,100多名白血病患者家属在病友和医务人员的推荐下,投入了同梦基金会创始人刘建的“慈善配捐”项目,而刘建不久后失联。当年的配捐比例远高于现在,有人说,投入14万元可在收回本金基础上另外获得9万元的慈善款。此案最终涉及金额超过1000万元。北京青年报当年的报道显示,许多迹象表明燕达陆道培医院和刘建有着密切关系。
四年后,又有数十个白血病等重症患儿家庭将几百万元转给“爱心人士”王亚男,参与配捐后,钱款不知去向。王亚男曾是桐柏县医保中心一名工作人员,这个身份也让她得到了很多人的信任,她向一些病患家属许诺,配捐项目比例高达1:1,20天可以回款。
吴立平当年也是跟着王亚男配捐的患儿家属之一,2019年女儿入院治疗后,他认识了王亚男,对方说,可以帮助他获得郑州市慈善总会2:1的配捐。他急需用钱,将两万元转给了王亚男,大约两周后,他真的收到了一万元善款。第一次成功配捐,让他很信任王亚男。据当年的媒体报道,他陆续将多名病友总计80余万元转交给了王亚男。吴立平说,王亚男出事后,他几经周折,最终帮其他病友要回了钱款。
一名长期做公益的爱心人士告诉北青报记者,配捐旨在鼓励更多人参与慈善,即捐助者向被捐助者捐助一元后,来自全社会的善款也向被捐助者捐出一元或以其他比例数额进行捐助。不变的是,公益组织拿到钱以后,就要转到相应项目中,拨给该项目相应的被捐助者。但有一些慈善组织会“钻空子”,她说,他们为了拿到更多平台的配捐款,会利用病患家属急需用钱的心理,从家属那里筹得大量钱款,从而从配捐的池子里获得更多配捐款。待配捐款到账后,再通过家属上交的发票走账目,最后按比例抽给家属很小一部分钱。
在筹钱过程中,一些慈善组织大多会从病患家属中寻找“筹款志愿者”,由“志愿者”联系、对接更多病患家属,她说,“病患家属更愿意相信和自己情况相似的人,好像大家同命相连。”
公益人士郑鹤红告诉记者,其实这些方法明目张胆违反了慈善法,也违背了公序良俗,把慈善变成为黑幕操作。她解释,慈善法禁止“自捐自用”,即自己捐款给自己,再去慈善机构转一圈,洗成捐款。让慈善机构可以提取更高额的管理费。即便正常收取管理费,按照慈善法规定,最高也不能超过10%。
郑鹤红发给记者一个367人的“成人配捐群”的页面截图,这个群里有“守护困境老人行动”项目,可用额度185万,“青少年心理关爱计划”,可用额度33万......群公告称,群里发的每个项目,都要收取配捐部分20%用作执行费,一名工作人员还提醒,“赶紧投,不然明天一下子没了”。郑鹤红表示,这名工作人员也是“9958”的一个主任。她说,很多家长的确会被一些机构引诱参与,正规的慈善机构本应该向企业、社会公众募捐,再捐给患儿家长。
北京市致诚律师事务所律师何国科说,志愿者如果号召家属通过慈善组织自己捐赠自己,然后获得配捐,这是违反慈善法的,因为这并不是慈善捐赠,属于非法手段套取配捐的行为。如果中华儿慈会参与其中,那么属于接受了不具有公益目的的捐赠,也是违法行为。他认为核查中华儿慈会是否参与,从法律上来看,根据财务状况和劝募的过程,来确定捐赠者是谁,以及钱从哪儿来,最后又拨付到哪儿去。如果柯某孝个人是基于非法占有为目的的行为,那就是诈骗行为了。
何国科律师说,据他了解,很多公益组织在大病救助项目的一线筹款中,会潜在引导和影响患者家属拿钱参与捐赠,他认为,就是这个机制给柯某孝诈骗提供了基础。对于公益组织来说,这种模式,一方面可以获得更高的管理费,另一方面也可以在配捐中换取更多配捐额。慈善组织的大病救助项目一直存在,在于不愿意放弃这样的道路依赖,大病项目天然更容易唤起普通人的恻隐之心,大家更愿意去捐助。对于大病患者家属来说,等着救命,在高昂的医疗费的压力下,也会愿意干。
这种事情时常发生,“把希望寄托在上面(配捐)”,吴立平说,毕竟大家都很不容易,现在筹款越来越难,免费、无偿的救助越来越少。有些筹款项目还要花钱通过广告公司推广,很多病友只能选择这条路。
“我作为一个患儿家庭,心态就是这样,一个月从花呗、借呗借出来15万,我投进去(配捐)之后,最长不超过一个月就返款4000元,扣完利息,至少还能剩3000多元,我就可以交房租了。”陈丽文坦诚地说,对于他们来说,这是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记者了解到,还有很多配捐项目几天就可以返款。
那些折磨人的病成为病患家属们信任他们的来源。田云参与了多次配捐,很多甚至连“筹款志愿者”的私人联系方式都没有,但她也会放心地把几十万元转到一个个不熟悉的账户。
目前,柯某孝已被河北三河市公安局燕郊治安分局拘押,正在接受调查。9月13日下午,包括腾讯公益、微博公益在内,都暂停了9958在平台上的所有项目筹款,等待调查结果再做进一步处理。(应受访者要求,文中除郑鹤红、何国科外其余人物使用化名)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梁婷 实习生 卢倩莹 孟必莹 安然然
编辑|杨宝璐 编选 | 石佳 统筹 | 柳璐 监制 | 高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