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他们喜欢怀念法租界?


前一阵乌鸦的文章中涉及了“法租界”,有部分读者表示,也别对“租界”太敏感和“上纲上线”了。

说实话,乌鸦觉得可能有人对“租界”这个问题太“不敏感”了,以至于甚至反而会对它产生一些错误的“美好认识”。今天给大家好好唠唠当年的“租界”,我想读毕各位都能明白,谁最喜爱和怀念“租界”。

1

这些年,各种关于“民国风情”的影视剧和小说甚至一些剧本杀游戏中,“法租界”是一个高频出现的场景。

一个比较出名的例子是《火线追凶》这个系列电影,由钟汉良、释小龙等主演,主角就是法租界巡捕房的中国籍侦探,故事核心也都围绕上世纪30年代的上海法租界展开。

《火线追凶》剧情人物关系特别像《少年包青天》的民国版,只要替换一下服装、名词、取景后,二者几乎可无缝对接。

为什么他们喜欢怀念法租界?

实际上,这件事的本质并不在于这块牌子,而在于洋人的心中始终看不起甚至鄙夷中国人,也许现实中确实没有这块牌子,但是在租界里每个洋人的心中都会有这块牌子。

同样,如今日渐衰落的欧美帝国主义者同样会怀念那段他们所认为的“美好时光”。

参考资料:

陈明远:《百年租界的数目、面积和起讫日期》

王立民:《论上海租界的法制差异》

朱晓明:《上海法租界华人巡捕研究》

上观新闻:《【海上记忆】上海的“门牌号”》

江天岳:《拓垦者”与“保护神”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