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中国取经?欧盟的经济安全战略困境


IIA译者按

今年7月,欧盟发布了备受外界关注的《欧洲经济安全战略》,将实行更加严格的投资监管和出口限制,对涉及安全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引入审核机制。欧洲舆论认为,“去风险化”的潜台词是降低对华依赖,降低对华关系中重要敏感领域的风险。

在欧盟公布对华经济关系方面的“去风险”路线图之际,欧盟一些较大的成员国警告不要“模仿”美国的“极端”做法。多个欧洲国家的政府担心,布鲁塞尔将贸易政策与“国家安全”混为一谈,可能会侵犯到各国的政策自主权,从而影响本土的技术进步。

本文指出了欧盟经济安全战略上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平衡国家利益、保护现有技术的同时促进未来的技术发展提出了建议,供读者思考。

欧盟的弱点

尽管美国、日本和现在的欧盟对于经济安全的定义有所不同,但都在近期对保障“经济安全”的必要性表示接受。经济安全是一个不太精确的术语,其指的是从经济角度巩固国家利益。虽然美国和日本为(巩固国家利益)这一目的而拥抱了产业政策,但欧盟所采用的路径基本上忽略了这一点。

今年六月,欧盟委员会和欧盟高级代表发布了一份关于“欧盟巩固经济安全的方法”的联合通讯,该通讯“着重于在地缘政治紧张加剧的背景下,最大限度地减少部分经济流动所带来的风险”。此后,一份建议在十月发布,要求对四个技术领域进行风险评估,这些领域涉及“与技术安全和技术泄露相关的最敏感和最紧迫的风险”,即人工智能、半导体、量子计算和生物技术。这些声明以及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三月发表的一次演讲,标志着欧盟经济安全战略的起点,而该战略将在未来几个月由欧盟层面与成员国共同制定。

来自中国的工业机器人(图源:摄图网)

来自中国的工业机器人(图源:摄图网)

“许多创新型中小企业现在作为新形成的孵化器系统的一部分,获得了政府的各种好处”,奇米茨和他的合著者在一份关于这种新方法的研究报告中写道。这些好处包括“获得融资、直接补贴、研究资金、与国家实体合作等等”。而且,“国家支持的中小企业的使命”,分析人士补充说,“是创新、制造业实力和自力更生。”

在经济安全的框架下,欧洲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尝试过类似的事情。它没有以促进先进制造业为目的,重新设计其金融或创新系统,美国也是如此。

虽然最近欧盟关于关键技术风险评估的建议在增长方面没有提供任何具体内容,但欧盟对经济安全的拥抱无疑标志着对过去做法的巨大转变。在全面制定和实施战略方面,还存在许多内部斗争——在欧盟委员会和成员国之间,以及不同产业之间。随着这些政策变得更加清晰,欧盟可能仍然会发现,如果要实现经济安全,它最终可能需要实施促进新技术的产业政策。在这方面,它可以向日本等盟友寻求指导。

但是,还有其他值得研究的国家,它们以新的融资工具和政策来促进关键技术发展。欧盟以其在经济安全方面富有创意的委婉语调而闻名,比如“战略自主”和“去风险化”,从而避免了对中国的“妖魔化”。

在欧盟寻求经济安全时,它也应该考虑另一种路径:那就是 “向中国学习”。

本文作者

戴维·E·阿德勒(David E. Adler):《流动性和金融摩擦的新经济学》(The New Economics of Liquidity and Financial Frictions)作者,《生产率之谜:恢复经济活力》(The Productivity Puzzle: Restoring Economic Dynamism)共同编辑。

*本文原载于2023年10月30日《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原题为What the EU Doesn’t Get About Economic Security,编译者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国际事务研究院研究助理袁浩延、翻译助理周宇笛

校对 | 覃筱靖

编辑 | 王祺丰

审核 | 冯箫凝 黄紫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