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问题专家王毅:希望中美之间能达成协议


当地时间11月30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COP28)在阿联酋迪拜开幕。当地时间12月1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专访了中国代表团成员、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王毅,就大家关心的本次大会热点问题进行解答。

地球最热年召开

气候变化大会如何改变全球气候?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指出,本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有记录以来人类历史上最热的一年举行,这是兑现气候承诺和防止气候变化最严重影响的决定性时刻,本届大会需要成为关键转折点。

总台记者 杨渊:本次COP28也被称为是“地球最热年的气候变化大会”,在这样的背景下召开,您认为凸显出全球气候问题的哪些迫切性和重要性?

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王毅:因为气候变化包括温度升高,实际上是工业化革命以来由于燃烧化石能源所造成的温度提高。当我们采取减排的行动不够,全球的平均温度就可能继续上升。今年就表现在,由于人类的减排力度不够,所以温度在不断提高,今年就达到了历史上最热的一年。但它不是某一年提高的,而是说10年或20年的平均温度提高了,可以说从整个平均水平来讲也是在提高。那么随着温度提高以后,可能带来了一系列其他影响,包括对于整个地球的各个圈层都会发生很大变化,所以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很大损失。这种信号告诉我们,应该更加去采取行动,降低由于温室气体排放或者化石能源燃烧所造成的污染气体排放的浓度和排放量,从而减少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可能面临的风险。这种意义上来讲,我觉得是非常重要的。

首次“全球盘点”将盘点什么?

今年气候变化大会的一大关注点莫过于完成第一次“全球盘点”,通过检视2015年《巴黎协定》通过以来全球各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进展,并制定下一轮的目标。

总台记者 杨渊:此次COP28将进行《巴黎协定》生效后的首次“全球盘点”,将会盘点哪些内容?

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王毅:中美两国作为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所签署、达成的任何协议都具有引领性。在《巴黎协定》以后有一个政治遗产,就是通过双边的协议来促进、达成多边共识。过去总是中国和欧盟、中国和美国、中国和基础四国之间先达成一些协议,最后影响COP会议多国达成共识的一个结果。中美作为两个最大的排放大国,要提前能够形成一个协议,可能会影响或者引导最后整个多边进程或者多边达成协议,起这样的积极作用。所以在今年的COP28,我们也希望中美之间能够更好地达成协议,有效地促进最后COP28能够取得有效的、积极的、全球的共识和成功。(总台记者 杨渊 张宇 刘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