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谈:孩子着迷的不是萝卜刀,是掌控感


一种彩色塑料玩具“萝卜刀”近期突然爆红校园,成为不少低年级小学生新宠,并衍生出“夜光萝卜刀”“金属萝卜刀”“巨型萝卜刀”等产品。

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的同时,关于萝卜刀“存在安全隐患”“危险”的讨论掀起了一波又一波舆论浪潮,有地方教育部门还发布了致家长的安全倡议书。萝卜刀等网红玩具为何在小学生中爆红?封禁萝卜刀是不是小题大做?该如何看待这些“危险”的玩具?

爆红的萝卜刀,狂欢的自媒体

近期,一款名为“萝卜刀”的塑料仿刀玩具爆红,迅速风靡全国。一时间,各地的中小学生纷纷购买。紧接着,夜光版、金属版等花式进阶版萝卜刀出现在电商平台,如何玩萝卜刀的教程更是在社交媒体走红,关于萝卜刀的讨论一波接着一波。

萝卜刀源于一位在校大学生今年6月设计的一款解压玩具“重力幼崽小萝卜”,其通过自身重力实现刀体的滑动。这款玩具在短视频平台上发布后,刀刃甩进、甩出、捅刺的模仿视频纷纷出现。到9月底,萝卜刀已经在各地的校园流行开来。

半月谈:孩子着迷的不是萝卜刀,是掌控感

肖冬梅说:“禁止只会让萝卜刀对孩子吸引力变大,与其禁止不如引导。”“在学校里,老师可以向孩子们解释清楚危险所在,不能拿‘刀’捅人。”武汉市汉阳区一小学五年级的向老师说。

萝卜刀风靡也暴露出部分学生课余活动匮乏等问题,现在一些学校,课间十分钟的消失,令孩子的兴趣爱好也“消失”了。

部分专家建议,家长、老师要正视孩子的心理需求,把时间支配权还给孩子,引导孩子安全地玩,高质量地玩。专家认为,要正视孩子的心理需求,尊重他们的选择和喜好,给予孩子自由空间,可以根据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和个性特征,为他们提供更多有益智趣味兼容的传统游戏和玩具,比如跳绳、拼图、风筝、陀螺等。

同时,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和教育部门应该警惕资本利用网络平台对青少年及其家长的营销,以及加强对热点话题炒作营销号的治理,尤其是涉及青少年成长等话题。相关网络平台在开启青少年模式时应过滤掉相关广告,避免消极娱乐对未成年人的传播,为未成年人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

广州市青少年心理辅导协会会长廖新华表示,应加快儿童玩具相关标准建设工作,完善玩具分级,将儿童的心理特征、成长特质纳入其中,进一步把儿童玩具的设计、生产及销售等环节置于严格监管视野下,为青少年玩具上一个“心理保险”。

发稿前,半月谈记者走访多地文具店,发现萝卜刀销量有所下降。“前段时间很火,这两天听说学校不让玩了,来买的小孩明显变少,当然也有可能是小孩们玩腻了,风头过了。”武汉市武昌区一所小学门口文具店老板肖先生说。

半月谈记者:廖君 熊翔鹤 王莹 郑天虹 / 编辑:原碧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