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小土豆”,不好笑
所以我们也发现了问题的关键——如何逃避真正的痛苦和争执。在一个充满争执的互联网世界中,我们最不缺的就是逃避争执的方法,在这里,我们需要把这个问题表述得更清楚,是逃避面对真实事态的方法。
如果说低幼化是童话剧,崇高化是史诗剧,我们还有一种将争议变为荒诞喜剧的方式,那就是阴阳怪气,比如“典孝急”等网络概念,每次这些概念祭出,所有讨论几乎也就变得毫无意义了。
童话剧、史诗剧、荒诞剧,都是我们避免观看正剧的方式。
尾声.
用事实对抗语言风格
语言是个很奇妙的东西,尤其当其构成显眼的语用,我们即便不接受,也很容易将注意力转移到这些语用上。因而开始批判“低幼化”,批判所谓的“网络六艺”,但每次开始进行语用的分辨,仿佛就陷入了一个漩涡之中,就这种语言风格到底有害还是无伤大雅展开争论。
但既然这些语言风格都是一种逃避具体事实的方法,纠结语言风格和语用分辨岂不正中下怀。不过正剧为何就看不得,或许大家都明白个中原因。而哈尔滨也不必纠结“土豆”梗,更不用为每个省的人发明名字,或是搞什么免费接送,奇装异服的布置,这些与“小土豆”梗一样,都是属于互联网时代速朽的现象。网红化、短视频化的营销方式,以及过度服务、过度热情,并非长久之道。
过去社会多少次用何种语言风格试图掩盖或逃避的矛盾和争执,最后也都得摊开来讲明白。因为生活本身就是一出正剧,恐怕剧情和感受都无法用话语左右。我们可以尽可能讲出事实,不再和他们纠结那些短暂的修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