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城事件”暴雷的不只是民企权益,还有沉重的地方财政


独山的“天下第一楼”早已烂尾

独山的“天下第一楼”早已烂尾

所以,本次水城的企业和政府债务纠纷,展现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保护民营经济的问题,更是留给我们很多沉重的经济和财政问题要思考。

第一, 固定资产投资真的是拉动经济增长灵丹妙药吗?第二, 我们应该如何建立健全的财政纪律,防止地方无限举债,甚至是举债成瘾呢?

第三, 当下最迫切要做的事情,在经济下行的情况下,贵州这样落后省份的巨额地方债危机怎么化解?

在以前经济高速增长时代,尚可随着财政收入增加和政府资产增值对冲债务,现在进入经济紧缩时代,既不能开源,资产又在贬值,中央的援助空间也越来越有限,地方政府怎么才能应对呢?

负债率高的不止有贵州,还是有青海、甘肃、吉林、黑龙江和天津等地,这些都是经济发展乏力,财政没有什么增收潜力的地方。现在至少有15个省份的广义负债率处于财政部规定的300%红线以上,处于100%绿线以下的仅仅有一个省份。

很显然,全靠寻衅滋事式的权力拱卫模式,是行不通的,甚至可能会引发民怨商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