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医不用带片子,全国人大代表张俊杰呼吁检查结果共享互认


患者看病,不用带“大袋胶片”,凭二维码就能就医,这得益于全国多地陆续试点的云影像系统、“云胶片”的应用。何时可以实现全国云影像系统的连接,这是许多患者关心的问题。今年全国两会,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南京市第一医院副院长张俊杰带来了《关于加快推进医学影像“云胶片”应用的建议》,呼吁加快推进医疗机构之间检查检验结果互认,进一步方便患者就医。

△张俊杰

△张俊杰

“在平时的工作中,会接诊很多外地患者,对病情的诊断很多时候需要依赖医学影像。”张俊杰表示,传统的医学影像主要是胶片,这是静态的影像,信息量是有限的。而用“云胶片”取代传统胶片,厚厚一叠影像报告就可以放在“云”里。更为重要的是,“云胶片”的清晰度更高,原始胶片素材更丰富。在张俊杰看来,“云胶片”的出现,极大地方便了医疗机构和患者对于影像检查图像的携带、传输、存储、调阅需求,为医院和患者都减少了支出,还打破了时空限制,为双向转诊和远程会诊提供了方便,依托“云胶片”为患者建立全面的就诊档案,有利于精准诊疗的开展。

如何更好地利用互联网技术、设备解决患者就医难的问题,一直是张俊杰在思考的事情。在调研中,他发现近几年来全国都陆续试点了“云胶片”的应用,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包括“云胶片”收费标准不统一;医疗机构对“云胶片”互认执行力不够;“云胶片”互联网存储涉嫌隐私泄露等等。

“虽然已有一些省份陆续制定了全省统一的‘云胶片’定价标准,但仍有不少省份没有给物价收费编码,没有纳入医保。”张俊杰表示,“云胶片”开发实施主要涉及信息系统开发、自助设备投放、日常维修维护、数字影像存储等成本,建议国家、省级层面尽快出台“云胶片”的物价收费标准和医保配套报销指导性政策。

“云胶片”何时可以实现全国互联互享备受关注。张俊杰表示,“云胶片”的推广应用还需要各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医保部门及质控组织加快推进医疗机构之间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建议加快推进医疗机构之间检查检验结果互认。

此外,他建议加强安全技术防护,防止患者隐私泄露。实施“云胶片”的医疗机构,需按照《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相关法律规定,做好安全防护工作,同时建议由国家、省级层面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牵头,统一“云胶片”的空间存储和配套的安全防护措施。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鹿伟 徐红艳/文 刘畅/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