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供中国的英伟达算力芯片,为什么卖不动?
降价逻辑
面对这种情况,英伟达在求变。
英伟达芯片由台积电代工。一位接近台积电的行业资深人士透露,由于产能有限,英伟达过去的做法通常是优先保障欧美大客户的供应。以去年中国公司向英伟达订购特供版的H800和A800为例,尽管在2022年四季度英伟达已经推出A800,2023年初推出H800,但是对中国客户普遍到年中才交付A800;到2023年11月,也就是第二次芯片禁令正式生效之时,相当数量合法渠道订购H800仍旧未交付。
但是,H20芯片的出货节奏则明显加快。H20在今年一季度开放预订,市场称从下单到交付仅需要一个月。
产业链信息显示,由于内存容量更大,H20的生产成本高于H100。在H20推出之初,多位分析人士也曾经向我们表示,即使中国公司对新的中国特供版产品需求不高,以英伟达一贯的风格,大概率也不会对这些产品进行降价。因为英伟达产品在全世界供不应求,如果H20降价盈利空间有限,英伟达会把有限的产能投入在其他利润率高的产品上。
全世界的AI公司都在抢购英伟达。尽管瑞银的报告显示,目前英伟达的交付时间在缩短,已经从2023年末的8个至11个月缩短了一半时间,但是,英伟达CEO(首席执行官)黄仁勋近期称,英伟达现在仍旧面对市场的需求压力,目前大约1.5万-2.0万家生成式AI初创公司,都在等待成为英伟达的客户。
同时,科技巨头们也在加大采购量。根据研究机构 Counterpoint Research 的数据,2023 年全球云计算服务商的资本支出仅增长了4%。但预计2024年将激增 42%,这主要是由于美国科技巨头对人工智能基础设施的大量投资所致。
也就是说,情况已经和此前业内预想有所不同。为了维系中国市场,英伟达正在做出比过去更多的让步。
一个事实是,中国市场逐渐萎缩,对英伟达来说,此前花了大力气在中国建立起的生态优势也将会逐渐缩小。而生态的优势如果丧失了,意味着英伟达或将越来越没有可能重返中国市场。
半导体研究机构SemiAnalysis表示,英伟达必须在价格上与华为竞争,才有可能在中国市场拿到足够的订单。
研究机构IG 市场分析师 Hebe Chen表示,英伟达正在走一条微妙的路线——努力在维护中国市场和应对美国政府紧张局势之间寻找平衡。从长远来看,英伟达也应在为最不利的情况做准备。
财报显示,2023年第三财季,英伟达中国大陆收入高达40.3亿美元,环比大涨47%。出口管制规则出台后,2023年第四财季英伟达中国大陆收入仅为19.5亿美元,环比大降52%。当季,中国大陆仅占英伟达总营收的8.8%,是历史最低点。
英伟达和AI相关的数据中心业务在中国大陆的收入占比过去长期达到20%-25%。但自2023年10月起,该收入显著减少。英伟达高层此前曾表示,中国大陆在数据中心收入中的比例已降至个位数。
5月23日,英伟达公布了新一季财报,营收高达260.44亿美元,同比增长262%;净利润148.8亿美元,同比大增628%。其中,数据中心业务成绩再创历史新高。一季度营收为226亿美元。
但是,根据高管在业绩会上透露的信息,中国大陆的数据中心收入仍旧在减少。
黄仁勋表示:“我们在中国的业务比过去的水平要低得多。由于我们在技术上受到限制,现在在中国的竞争更加激烈。我们将继续尽可能为那里的客户和市场服务,尽我们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