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万元即可私人定制!当心这种“人脸”
硅胶人脸面具原本是影视剧中角色扮演的道具,或被一些面部创伤患者用来遮盖疤痕、修复容貌。然而,一些电商平台也在售卖硅胶人脸面具,让真假难辨的“易容术”出现在了日常生活中。
近期,一些不法分子用硅胶人脸面具伪装成他人面孔,实施违法犯罪行为,让人们的“脸安全”受到了威胁。制售面具行业存在哪些漏洞?又该如何监管?
混淆视线 逃避侦查
人脸面具成作案新手法
日前,江苏徐州警方公布了一起刚刚破获的系列盗窃案。一男子穿着网购的电力部门工作服潜入他人家中盗窃,身上还携带着从网上购买的硅胶人脸面具,预备随时进行“换脸”伪装,逃避警方追捕。经查,该嫌疑人涉案近20起,目前已被刑事拘留。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在多数情况下,公众购买硅胶人脸面具的初衷可能是为了满足其个性化需求或在特殊场合使用,但当这一工具被用于诈骗、侵犯他人隐私等非法目的时,性质就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因此,相关部门应该明确界定硅胶人脸面具的合法与非法用途,强化其在生产、销售、使用等各个环节的监管机制。在保障合法需求、合理使用的同时,杜绝人脸面具的泛滥使用,谨防其沦为不法行为的帮凶。
朱铮建议,可以从制作和销售等方面来进行监管:
在制作方面,生产硅胶人脸面具的一方必须要有一定的资质。同时,硅胶人脸面具流传到市场上,应该留存使用记录;
在销售方面,售卖方应密切关注购买者购买硅胶人脸面具的用途;
在法律方面,民事行政刑法要从轻到重,对硅胶人脸面具的生产、销售、使用进行立体的、全方位的监管。
如此一来,生产厂商、销售厂商担负起各自的责任,才能将硅胶人脸面具的法律风险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