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欧两面夹攻?中国出口不可盲目乐观
【专栏作者 周小明】
在今年年底前,美国和欧洲将发生的两件大事,都有极大可能危及中国出口,给中国经济带来不可忽视的风险。
11月4日,美国将举行总统大选投票。特朗普遇刺后人气飙升,赢得总统大选的几率看涨。有评论甚至称,在枪击事件的助力下,特朗普已经不战而胜,入主白宫稳操胜券。随后,拜登被迫退选,民主党换帅,但暂时无法扭转颓势。
可以肯定的是,如果特朗普再次上台,他的第二个任期将在安全、外交、军事及经济等众多领域给中国制造严峻挑战。在经贸领域,恐怕将看到中美经济走向进一步脱钩。随着中美贸易战的升级,美国经济“去中国化”提速,会是大概率事件。共和党的竞选纲领明确提出取消中国最惠国待遇,并逐步停止进口必需品。最惠国待遇是世贸组织成员相互给予的基本权益。取消中国的最惠国待遇必将动摇中美经贸关系的根基,大大提高中国产品进入美国市场的成本。
美国2022年算术平均最惠国关税率为3.3%。而对于不享受最惠国待遇的国家,美国适用的算术平均税率高达32%,俄罗斯目前“享受”的就是这种待遇。这是俄罗斯对乌克兰开展“特殊军事行动”后,美西方取消俄罗斯最惠国待遇的结果。
更有甚者,特朗普多次扬言,若自己当选,将对中国进口产品加征60%的关税。由于特朗普上一任期内自2018年起实行惩罚性关税,美国对中国产品的平均进口从原来的3% 提高至约为20%,增加了6倍之多。结果是,近几年中国产品在美国市场的比重大幅下降。今年5月,中国商品只占美国进口份额的12.7%, 比2016-17年平均值少了9个百分点。去年中国已被墨西哥、加拿大和欧盟超过,跌至美国的第四大进口国。
欧盟临时反补贴税征收情况新京报
想要阻止这一措施的通过,27个欧盟成员国中,必须有15个国家投反对票,而且反对加征关税的国家的人口在欧盟中占65%以上。
本月中旬,欧盟成员国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关税的计划进行非正式表决投票。众多国家弃权,投反对票的成员国屈指可数,而投下赞成票的法、意、西三国人口总数就近40%。 因此,推翻反补贴关税,几乎是不可完成的任务。
早从6月底起,中欧关于电动汽车反补贴关税的谈判已举行多轮,目前仍在进行中。中方希望欧盟取消关税。然而,欧盟的贸易保护主义和经贸问题地缘政治化的倾向,很可能使中欧之争变得无解。
近年来,欧盟已不再将中国的发展看成机会,而是更多地视为威胁,并紧紧追随美国,对中国施压。在经贸领域,欧盟更感兴趣的是“去风险”,重塑供应链, 而不是加强合作。甚至不少欧洲政客认为与中国开展经贸合作,是对中国的恩赐。
双方经过多年谈判才达成的中欧投资协定至今仍被欧盟议会冻结。这一协定,于欧盟工商界是个大利好。中国在市场准入方面所作的承诺前所未有,远远超出中美间达成的协议。而且一旦中欧全面投资协定生效,欧盟可以捷足先登,尽享早鸟优势。
2020年,欧洲议会通过涉疆反华提案;中国反制,对推动该决议的主要人员实施制裁,包括数名欧洲议会议员。于是乎,欧洲议会冻结了对中欧投资协定的审议。为了打破僵局,推动投资协定早日生效,前中国驻欧盟大使傅聪提出了中方制裁与欧盟涉疆决议同时撤销的建议。但欧洲议会拒绝采纳,顽固坚持。
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反补贴关税,基于其去年生效的《欧盟反补贴条例》。这一新的法律工具可谓是为中国量身定制,并挑选中国为其试验对象。可以想象欧盟是多么希望借此一炮打响。
事实上,欧盟的这一条例明显违反世贸组织规则。它弃世贸组织规则而不用,另起炉灶,其提出的补贴概念、覆盖范围及贸易补救措施,都超出世界贸易组织有关规定。欧盟对此次反补贴调查预设结论,调查缺乏透明度,程序不规范。因此,这一案件的关键所在不是反补贴关税的高低,而是要不要遵守世贸组织规则,维护多边贸易体系。即使加征的关税调至个位数,也意味着对欧盟《反补贴条例》的认可,包括其定义的补贴概念和计算方法,意味着对多边贸易规则破坏行为的纵容。从维护多边贸易体系的角度来看,中国有必要坚持撤销反补贴关税的立场,不在补贴关税率上同欧盟纠缠。
欧盟对华电动汽车的反补贴调查开创了非常恶劣的先例,形同打开潘多拉魔盒。如果中国放弃撤销反补贴关税的立场,而同欧盟就反补贴税率达成协议,恐怕会后患无穷,甚至鼓励欧盟在对华反补贴的道路上继续跃跃欲试,接二连三挥舞关税大棒。从去年10月以来,欧盟已向中国发起5起反补贴调查,涉及汽车、太阳能电池板和风力涡轮机光伏等产业。今后,恐怕还有望扩展到其他行业。其导致的结果是,大凡有相对优势的中国公司和产业,都可能成为欧盟反补贴调查的对象。
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的危害性还在于其示范效应。欧盟的做法如果没有遭到中国的强烈反对,将被其他国家所效仿,在国际上引发对中国产品更多的发难。此例不可开。
可以说,这一案件是贸易领域的“上甘岭”,中国不能退让,因为退让不起。我们可以考虑中国汽车企业在欧盟区投资设厂,生产电动汽车,以换取欧盟放弃中国电动汽车的反补贴关税;但倘若欧盟一条道走到黑,执意要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中国除了反制,就没有其他更好的选择。这样一来,中欧贸易摩擦加剧,甚至爆发一定规模的贸易战,就在所难免了。
特朗普可能重返白宫和中欧贸易摩擦,意味着中国可能面临美欧两面夹攻的局面。在暴风雨到来之前,我们切不可盲目乐观,而应对形势的严峻性有清醒认识,未雨绸缪,加紧布局,尽可能减少这两大事件带来的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