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日本人,为何帮中国控告自己的政府?
✪ 张艳荣、杨微、李志平
哈尔滨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
【导读】79年前的今天,日本天皇宣读《终战诏书》,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而近日来华的731部队“少年队”原队员清水英男,在哈尔滨的侵华日军第731部队罪证陈列馆指认谢罪的举动,受到了国际广泛关注。
1945年,清水英男作为731部队最后一批少年兵,在哈尔滨待了4个多月,日本战败后便返回日本。在哈尔滨的经历让清水英男背负着一生的沉重记忆。他曾说:“即使到了现在,我也时常会梦到泡在福尔马林液里的母子,也会梦到我身处在731部队的设施里。我真的不想向家人谈论自己在那里看到和经历的一切,特别是对孙辈们。”2016年起,清水英男公布自己曾是731部队“少年队”队员的身份,此后一直致力于揭露731部队的罪行。94岁高龄的清水英男在赴华前说:“虽然有日本社会舆论反对,我身体也不大好,但即便如此,我也想抛开一切顾虑,就想去中国……这是我战后第一次出国,也是第一次返回中国。与其担心到中国后中国人会对我怎么样,我倒觉得那些日本政界人士恐怕巴不得我死吧。”
日军侵华期间,曾使用人类活体进行生物武器与化学武器的效果实验,犯下了骇人听闻的罪行。然而,二战结束后,由于美国主导了东京审判,石井四郎、北野政次等人通过麦克阿瑟牵线,与美国总统杜鲁门进行了阴谋交易,以免除战争罪为条件获得了大量731部队细菌战与人体试验的研究资料,逃避了战争法庭的审判。本文对美日之间关于细菌战研究资料的交易过程作了细致整理,特此编发。
攫取与交易:
美军对日本731部队的调查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以广播《停战诏书》的形式正式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1946年1月19日~1948年11月12日,美国主导的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在日本东京进行了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首要战犯的国际审判。早在1925年,包括日本在内的世界各国在日内瓦签订了《禁止在战争中使用窒息性、毒性或其他气体和细菌作战方法的议定书》,然而在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前夕,以石井四郎、北野政次为首的绝大多数日本731部队成员为逃避战争审判逃回日本,甚至不惜以假死等形式竭力掩盖其在731部队的经历。东京审判前,美军同石井四郎、北野政次等秘密接触并对日本731部队进行调查,对20多名731部队成员进行问讯并达成秘密交易,以免除战争罪为条件获得了731部队大量研究资料,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关于日本731部队细菌战调查的系列报告,这些报告被作为机密资料收藏。20世纪70年代后期,美国国家档案馆对这批资料分批次、有选择地进行了解密,本研究就是基于以上解密报告。
▍美军调查报告
(一)《莫瑞·桑德斯报告》
1945年8月下旬,美国德特里克堡(美国生物武器研究发展中心,位于马里兰州弗雷德里克)微生物学家莫瑞·桑德斯(Murray Sanders)受命赴日本调查细菌战,调查持续了2个月(9月~10月)。在日本,他接触了下野的陆军大臣下村定、参谋总长梅津美治郎以及军医大佐增田知贞、军医学博士内藤良一等731部队成员,在东京还问询了包括731部队、陆军军医学校、日本参谋本部、陆军省医务局等有关人员。桑德斯于1945年11月1日完成调查报告,呈送美国陆军太平洋总司令部。报告分三部分:报告之一为“日本科技情报调查报告第五卷:细菌战”,报告对731部队的研究范围、指挥系统和职责、人员构成、组织机构、整体规模,以及对疫苗和血清年生产能力等都进行了详细记录,绘制了731部队所在地哈尔滨平房略图和5张细菌炸弹图纸;报告之二为“细菌战”,是对陆军军医学校、日本参谋本部、陆军省医务局等有关人员的访谈记录,包括井上隆朝、金子顺一、内藤良一、增田知贞、新妻泻一等,内容涉及研究动机、研究范围(疟疾、结核、伤寒、霍乱、鼠疫、天花、破伤风等的免疫研究,青霉素培养以及相关防御研究和平房研究所情况);报告之三为“日本生物战的补充信息”,包括桑德斯对若松只一、梅津美治郎、下村定等的访谈实录。报告之一所附的一份会议备忘录中有一段话可以看出美军高层对调查活动的态度:“尽管丹·莫兰(Dean Moreland)对莫瑞·桑德斯上校关于日本细菌战研究所做调查非常熟悉,但他没有涉及这方面内容。当化学战部主任威特(Alden Waitt)将军问是否应该做进一步的细菌战调查活动时,丹·莫兰认为除非有机会参观满洲的哈尔滨血清研究所,否则就应该获取相对较多一点的重要信息。”
《埃德温·V·希尔报告》首页
▍日本731部队的研究报告
美国解密的731部队档案文件中,有3个特别的实验报告书: 《“A”报告》《“G”报告》和《“Q”报告》,这3个报告即《诺伯特·费尔报告》中提到的计划于1947年8月底完成的那些报告,是前731部队成员同美军进行秘密交易的核心资料的一部分,也是能够证明731部队进行细菌感染人体试验的直接证据。报告最初保存在德特里克堡,后被转移到犹他州达格威试验场研究中心,1978年被解禁,现报告原件存放于美国国会图书馆,另有副本存放于美国国家档案馆Ⅱ馆。3个报告封面上都有“达格威试验场技术图书馆”字样,时间是1960年5月6日,报告均没有作者姓名标识。日本学者莇昭三据《诺伯特·费尔报告》和《埃德温·V·希尔报告》记载推断,《“A”报告》和《“G”报告》是由日本731部队病理班班长石川太刀雄丸撰写,而常石敬一则认为以上3个报告均为其一人整理。《“A”报告》是关于炭疽研究的报告,《“G”报告》是关于鼻疽研究的报告,《“Q”报告》是关于鼠疫研究的报告。3个报告都没有对所使用的病理标本进行说明,根据《埃德温·V·希尔报告》,应为石川太刀雄丸于1943年从哈尔滨带回到日本金泽大学、取自约500人体病例中适于研究的400例标本。另据《“Q”报告》上文本信息“以日文起草的报告于1948年7月提交给美国陆军”推测,其他2个报告大概也是此种情况,最初的文稿并非为《诺伯特·费尔报告》计划提到的“完整的英文报告”,现在看到的解密英文版《“A”报告》《“G”报告》和《“Q”报告》应是翻译后文稿。
▍几个报告的关系
《莫瑞·桑德斯报告》《阿尔沃·T·汤普森报告》《诺伯特·费尔报告》和《埃德温·V·希尔报告》是美军对日本细菌战情况进行系列调查后形成的系列调查报告,《托马斯·B·英格里斯报告》是根据细菌战调查所得资料编辑整理的总结性报告。以上几个报告逐渐描绘出随着美军调查不断深入、日本人从开始承认进行细菌战研究并不断提供更多研究资料的过程,《“A”报告》《“G”报告》和《“Q”报告》即是日本731部队进行人体试验研究的最直接证据,是对人体感染炭疽、鼠疫和鼻疽之后病理改变的真实记载,也是美军调查、与日本战争罪犯进行交易所收获的果实。
医学科学是关于人体的科学,近代以来以实验为基础的医学各学科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实验研究,但这种实验研究基本都是动物模拟实验,从没有人在如此极限程度上对人体进行研究。基于此种情况可以看出:一方面,《“A”报告》《“G”报告》和《“Q”报告》的科学价值史无前例;另一方面,《莫瑞·桑德斯报告》《阿尔沃·T·汤普森报告》《诺伯特·费尔报告》和《埃德温·V·希尔报告》形成时间和内容所反映出的美军调查动机的演变乃至这场交易逐渐形成的过程,即随着美军调查深入和对日本731部队细菌战研究状况的逐步了解,其调查动机从开始时候对日本731部队细菌战研究目的是进攻性研究还是防御性研究的关注逐渐转化为以攫取日本细菌战研究成果为目标的过程。面对如此珍贵的研究成果,战争犯罪还是人体试验研究科学价值孰重孰轻、对哪一种选择更符合国家利益的衡量最终导致了这场隐蔽交易。
▍结语
战争烟云虽已散去,但战争创伤和留给人类的问题却依然存在。战后由美国主导的对日本首要战犯进行的东京审判没有包括对以上参与细菌战与人体试验研究战争犯罪的审判,其原因通过对以上系列报告的解读可以探知。在利益面前,无论是美国还是日本,都是选择了利益而抹杀了人性。审判者选择独享果实,犯罪者选择了交易,中国人民是最大的受害者,没有人为这种泯灭人性进行研究的犯罪行为负责,战争审判的意义因此而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