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报告细数基层减负“八座大山”:部分单位都在基层找“存在感”


对于上级纳入考核、县级无权整治的APP推广应用、志愿活动、学习任务等方面负担,积极向上反映呼吁,争取将不切合基层实际、不利于工作推进的负担,从源头上规范、精简。

另外,全面梳理中央、省、市、县各级各类减负措施,结合桃源实际进一步细化、量化、实化各类精简文件会议、检查考核的举措,让上级减负措施更好地在基层落地见效。在政策制定过程中,通过座谈、书面等方式,广泛征求县乡村三级的基层意见,认真研讨吸收有效建议,让政策更接地气、更贴人心,让政策要求在基层落实更顺畅、无堵点、有实效。

在考核方面,报告建议,根据乡镇(街道)的面积大小、人口数量、财力状况、工作重心等基础情况,实行个性化、差异化考核打分,既不让客观条件、工作基础好的乡镇(街道)毫无悬念和压力,也不让相对较差的乡镇(街道)毫无希望和动力。同时,根据指标性质科学调整计分方式,对党的建设等常规类指标实行排名计分,对招商引资等定量类指标实行目标计分,实现差异化考核等。

澎湃新闻注意到,在上述调研之后,今年4月,桃源县委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基层减负的八条要求》,其中就包含精简会议的九项举措,包括严格控制会议频次、会议时长、会议规格和参会人员等。

“九项举措细致具体、可操作性强。”据《中国纪检监察报》报道,该县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主任熊潇潇介绍,比如,要求全县层级大会时长不超过一个半小时,全县层级的会议尽量合并、“打捆”召开,能以视频形式召开的会议不开现场会,已直接开到基层的会议不再重复召开等。相关要求中还明确,要对落实情况进行检查,根据核查情况,县纪委监委适时跟进追责问责。

在经常参与为基层减负专项监督检查的熊潇潇看来,最重要的是要解决长期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被基层干部诟病的开会多等现象其实“表现在基层、根子在上面”。“现在市里、县里开视频会,领导常说‘本次会议已开到村级,不再层层开会’。上面对精文减会工作态度明确、行动坚决,基层对减会要求肯定落实到位。”熊潇潇说。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桃源县各乡镇(街道)党政主要负责人平均每月参加会议同比减少了62%。同时,桃源县精简资料报送和检查督查工作。牛车河镇三红村党支部书记郭张凯说,以前很多时候开会是为了迎接检查。省里检查,市里县里要先来查;市里检查,县里要先来查,层层开会动员部署。“现在层层迎检少了,会自然也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