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读懂美国总统大选机制:吃瓜群众的终极指南
同样,特朗普在选择副总统时亦展现出高超的策略。在上一任总统任期时,他挑选了较为保守的政治家彭斯,以吸引宗教与保守派选民的支持。而在最近的副手选择上,他又看中了《乡下人的悲歌》的作者万斯,期望万斯能助力他争取到经济保守派及农村选民的支持。
美国副总统是美国总统的第一继任人,历史上共有九位副总统在任期内接任了美国总统的职务。因此,美国总统在挑选副总统时,往往还遵循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即避免选择过于强势的政治强人,以确保权力结构的平衡与稳定。这也导致了在现象一的背景下,美国副总统比美国总统还要弱势。
👉现象三 :为了提升自身影响力,摇摆州对“赢者通吃”制度展现出明显偏好。
前文提到,选举人团制度受到希拉里质疑。但她的质疑,美国国父们在制定宪法时就有过争论。大州(如弗吉尼亚)希望按照人口比例分配权力,这样人口多的州在联邦政府中有更多的影响力。小州(如特拉华州)则担心如果按照人口分配,它们的声音会被大州淹没,无法有效地影响决策。
为了平衡大州和小州的利益,美国国会采取了两院制,众议院根据人口分配议员人数,而参议院无论各州大小,都有两名参议员。宪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大州暴政”,确保小州在国家立法过程中也有发言权,同时也能避免一些特别具有鼓动性的人当选。
尽管改变选举人团制度需要对宪法进行修订,面临重重困难,但各州在是否采纳“赢者通吃”制度上却拥有完全的自主权,无需国会批准。那么,为何多数州对这一看似不合理的制度情有独钟呢?答案不言而喻。受到重视的感觉,谁又能轻易拒绝呢?特别是对于那些历来成为总统候选人激烈争夺对象的摇摆州而言,“赢者通吃”制度无疑赋予了它们在候选人竞相争取的过程中获取最大利益、争取最优政策的独特优势。因此,尽管该制度时常遭受批评,但摇摆州却缺乏改变现状的动力,继续享受着这一制度带来的政治红利。
👉现象四 :票仓冗余与民调偏差。
如前所述,加州历来是民主党的绝对优势区域,而加州又是人口大省。这就导致从民调来看,民主党通常领先于共和党,但这个领先实际上并不能确保民主党获胜。这一方面是诸如加州这样的票仓冗余所导致,另一方面也和民主党选民更愿意参与民调有关,特朗普的支持者一般不愿意公开宣传自己是支持特朗普的(这背后原因值得细品)。
这两方面原因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民调的偏差。据估算,由这两方面因素导致的民调误差通常在3%左右。换言之,只有当哈里斯的民调领先幅度超过特朗普3%时,我们才能较有把握地判断其获胜概率高于特朗普,这一点往往是普通吃瓜群众们在解读民调时容易忽视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