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为中国3亿老人做饭?
如何应对问题?
怎样在老人餐饮中实现商业化,李峄建议餐饮从业者可以对服务品质进行提升。例如外卖平台可以引入线上营养师,帮助有基础病、慢性病的老人搭配一日三餐,餐饮企业在提供老人餐饮的同时,也要完善适老化,小到点餐时的放大镜、座椅是否适合老人,再到餐食分量根据老人习惯的调整,对各个细节的关注才能带来老人在外就餐的舒适,带来盈利的可能性。
同时,老人餐饮的供给方需要与政府、平台有更多的合作。通过这些渠道的支撑,老年人的就餐习惯、频次、优惠力度等颗粒化数据需要被传递到上游。
洪仕宾认为,对于“长者食堂”盈利难的问题,除了政府支持外,“长者食堂”可以考虑与社区合作,提供一些额外的服务来增加收入,如提供日间托老服务、老年人活动中心等。此外,餐厅也可以尝试开发一些适合老年人需求的特色菜品,以提高毛利率。而对于招聘难的问题,餐厅可以提供一些优惠政策,如提供稳定的薪资和福利,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同时,也可以考虑与学校合作,招募实习学生或毕业生来帮助解决人手问题。总体来说,带有一定公益性质的长者餐厅确实存在盈利和招聘的难点,但这些可以通过合理的经营策略和管理手段得到解决。同时,商家也需要加强对老年市场的认知,提供适应老年人需求的餐食和服务,以满足他们的特殊需求。
此外,对于数字化基础设施发展相对较慢、老人消费能力较低的农村地区,业内人士表示,随着农村老龄化和空心化,农村地区或许也需要考虑以村或县为单位去应对老人餐饮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政府的牵头包括社会各界对这个问题的重视十分关键。
白莉表示,在老龄化越来越严重的当下,除了政府兜底,社会发力,更重要的是产业的发展,通过规划银发产业,要从机制、人才、技术支持、产业布局等整体角度去思考深度老龄化的问题。
(文内余斌、张强为化名,文内图片摄影:任玉明)